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清早期《鞑靼狩猎图》斗彩案缸

时间:2019/11/3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陆建国/浙江绍兴


图1

  这是一只清早期景德镇窑的文房案缸(图1、2),高18、外径22厘米,平沿、直壁、敞口、斜深腹(图3),外底露胎(图4)。缸内外施鸭蛋青白釉,釉上青花纹饰留白处按图案填上五颜六色的矿物彩料,烧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斗彩瓷缸。外壁绘青花线条,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鞑靼狩猎图》轮廊画。

图2

图3

图4

  案缸属文玩一类,用作书房陈设与书案容器,常放置于案头,故名“案缸”。也许是这些小缸还用来放书轴画卷手稿之类,故又雅称“卷缸”。清早期的案缸平沿、直壁,与中后期案缸的折沿、球腹在器型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别。

  《鞑靼狩猎图》与清皇朝满族的尚武精神有关,满人擅长骑射。历史上鞑靼的勇士们也以渔猎为主,游牧生活使他们马上功夫十分了得。鞑袒人又称塔塔儿,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由于他们勇悍强大,所包含的部族种类及地域范围一度相当广泛。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画,明代仇英绘《鞑靼狩猎图》,与本文所述案缸上的狩猎图基本接近。

  斗彩又称逗彩,景德镇制瓷工业的珍品,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熟于明成化。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皇室审美情趣的新奇品种。清朝的斗彩瓷器绘画精工,改变了明成化斗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弱点,图案性更强。瓷器上绘画,特别是圆型胎坯上绘制人物、动物、属于高难度作品。此缸绘画场面宏大,比例协调,奔马、猎手神形兼备,动作夸张,体现了瓷画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

  清早期彩料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釉上低温蓝彩和黑彩。蓝彩是用于替代明代的青花而制成的釉上彩,色彩鲜艳夺目。黑彩色黑如漆,浓重沉着,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点染局部,使之收到我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早期的黄彩以三氧化二铁为基础原料,其特征是彩料透亮鲜明,清新抢眼,与中后期多用锑黄而形成带粉质的不透明黄彩迥然不同。绿彩一般都厚似琉璃,光泽灿烂,而由于色质透亮,常用来衬托黑彩。这都较大地丰富了彩瓷的表现手法,比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清代早期的彩瓷,其釉面及彩料都焕发出一层如珍珠表面、有柔润含蓄的若隐若现的蛤蜊光,赏心悦目。有的彩料还有肉眼不易看清,需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细小开片。几百年前烧成的各色天然矿物彩料,因各种配料内在成分不同,到现在表现出来的光泽质地也不一样,神态各异。黄、绿、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层微微凸起,有宝石的质感。

  清早期,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景德镇官窑处于衰败时期,直到顺治八年才恢复官搭民烧的御用瓷器,以致传世的顺治御窑瓷器不多,制作上也工艺一般,精致之作更少见。康熙朝历时61年,这时期经济兴盛,海外贸易繁荣,瓷器的彩料也是进口料和国产料并存。康熙瓷器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很大,特别是康熙十九年以前,瓷器的制作技术还在不断改良,各种彩料也在研发试用阶段,所以有许多工艺及釉料是我们陌生的。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后,瓷器烧造才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成就。

  这件“鞑靼狩猎图”斗彩案缸,平沿直壁,白釉泛青,画工精到,填彩规矩,加之构图复杂而场面十分生动的刀马人物图也是康熙瓷器大量采用的题材,且人物面部表情夸张传神,属于典型的清早期瓷缸。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早期《鞑靼狩猎图》斗彩案缸-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