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汉代青釉水波纹投壶

时间:2018/10/14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刘东/安徽合肥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这是《礼记·投壶》篇中的起始之句。“投壶”作为一种礼仪活动,早在周代就已出现,汉唐以后也一直流行,是上层贵族们燕饮宾客时的一种礼仪、娱乐活动。本文来介绍一件汉代的投壶实物——青釉水波纹投壶。

  这件青釉水波纹投壶高24.2、口径5、底径10.2厘米,细长颈,折肩,高圈足,圈足略外撇,壶身施青釉,颈部、肩部和腹部刻数道弦纹,颈部近口沿处与颈部最下端刻划两组水波纹饰带。投壶最大的特点就是颈部细长,比如这件投壶的颈部长度占整器高度的三分之二。

  对于汉代这类青釉陶瓷器物,早先人们认为是“釉陶器”,即器表施釉,但胎体较粗,胎色略泛红褐色。不过,近来古陶瓷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它们界定为“原始瓷器”,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如故宫博物院编写的《故宫陶瓷馆》图录中收录了两件西汉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和双系罐,该书对其评介说:“是典型的西汉原始青瓷向东汉成熟青瓷过渡期的产物。”

  需要说明的是,两汉时期有一类绿釉陶器,多作为明器出现,如绿釉陶楼、绿釉陶灶、绿釉陶狗、绿釉陶鸡等,这些绿釉陶器是以铅为助溶剂,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因烧成温度低,胎体疏松,不宜实用,所以均为专用于随葬的明器。而汉代原始青釉瓷器则多为实用器,虽然汉代墓葬中这类绿釉陶器与原始青釉瓷器往往一同出土,但通过釉色与胎体坚硬程度是可以区分的。

  关于“投壶”这项礼仪活动,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注疏《礼记》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据考,周代“投壶之礼”从“射礼”演变而来,至汉代投壶活动的礼仪性渐渐减弱,而游戏趣味日趋增强。投壶游戏时,先将壶置于室内或庭园中,以壶口为目标,主人与宾客离壶五尺距离跪坐四周,依次将一根根棘木或柘木制成的箭矢投向壶口。游戏时有专职的“司射”在旁边监督、计数,中多者胜,败者罚酒。投壶活动中所使用的投壶,其尺寸也有明确的规定,《礼记》中记载:“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可知,比赛时投壶中是装有小豆子的,是为了防止投进的箭矢不会跳出来。

  两汉时期,投壶是社会中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无论是君臣儒士,还是市井平民,皆热衷于这项游戏。汉武帝本人就是位投壶爱好者,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时有一位名叫郭舍人的投壶高手,被汉武帝网罗到宫中,每与客人比赛投壶,郭舍人就是汉武帝队中的重要成员,他投壶技艺高超,“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谓之为骁”。每次比赛取得胜利后,汉武帝会赏赐郭舍人很多金帛。

  从这件汉代青釉水波纹投壶实物看,壶口径只有5厘米,可以想见,投矢入壶中的难度是挺大的。这件投壶保存完好,是难得的汉代投壶活动的实物资料。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汉代青釉水波纹投壶-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