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 一寸缂丝一寸金

时间:2017/10/14 文章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特约撰稿吴伟忠


现代苏绣

  织绣虽说一直是收藏市场上的佼佼者,但由于织绣不易保存,所以历经千百年而留存下来的数量较少,属小众雅藏之珍品。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投资收藏的注意力转向了织绣,其市场也随之升温,织绣渐成大众投资之佳品。

凤鸟花卉纹绣绢面锦袍

民国年间的蚕丝质女裙

  织绣,是在绸缎、布帛和现代化纤织物等材料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凭借一根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运动,构成各种优美图像、花纹或文字,它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在目前的拍卖市场,织锦、刺绣、缂丝已经成为在织绣拍卖领域中的“三大主力”,因缂丝在历史上常被用来制作皇帝的龙袍、复制名贵书画或宫廷专用装饰艺术品,素有“织中圣品”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美誉,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良渚文化时期就有了丝织品

  中国自古就是丝绸之乡,织绣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丝织品。湖北和湖南古墓中出土的战国和汉代绣品的水平已很高,其中战国楚墓的两件绣品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图案内容有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织绣艺术的成就;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锦帛和丝衣更是成了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

  唐代的刺绣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针法,其表现形式也从单纯的服装走向了具有欣赏价值的画幅。宋代的绣品中除了一部分实用品外,大部分绣画水平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神意境。

  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曾在书上写道:“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夺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搀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之此乎。”可见他对宋绣艺术评价之高。

  明清两代绣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地方绣,有顾绣、鲁绣、湘绣、京绣、粤绣、苏绣、蜀绣等,而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又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四大名绣”为最高水平

  织绣收藏可从品种、年代、艺术价值等几方面着手。在品种方面以织和绣而言,织就通经纬线的各种交织变化而成的丝棉织物,通常所说的绫罗绸缎就是各种不同的丝织物,其中以缂丝最珍贵。绣就是刺绣,俗称“绣花”,是在织物上的一种再创作。按设计要求,以针引线,进行穿刺,通过运针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技法可分为锁绣、钉绣、平绣、纳绣、十字绣、打籽绣、编绣、剪贴绣、串珠绣、发绣等。清代形成的“四大名绣”,代表了我国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平。

  与书画等其它艺术品不同,织绣往往是一件集体作品,绣与缂一般还能说出其作者的名姓,而普通织品就很难鉴定其作者了,当然我们有时还可以依靠织款来识别其作者、作坊或厂家名称。因此在判断织绣拍品价值的时候,除了作者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应该从织绣本身去判断。织绣年代的鉴别应从质地、纹样、色彩、款式等方面识别。

  质地就是织绣的底料,它的制作结构很具有断代性。例如五枚缎,目前所知,它的出现最早在元代。所以如果见到的织物是五枚缎,它一般不会早于元代。如果见到一件八枚缎,它的产生一般在清代,而且是清中晚期的可能性更大。纹样和色彩也最能反映不同时代的变化,而且有时同瓷器、绘画等艺术品一样都有同时代特征。

  比如绣品上龙的变化,明代以前的龙身体细长、造型多变,甚至连龙爪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但到明代,龙的造型逐渐定型,龙头扁状、侧面、猪嘴、尖齿,嘴巴上唇明显拉长,并向上翻翘,头上毛发合拢后向上,花肚皮,轮形五爪,样子凶猛。到明代中期龙嘴闭合,上下长短基本相当。到明晚期,龙头加大,双眼突起,嘴开启,常作戏珠状;到了清朝,龙身逐渐变粗,龙头如猪头,眼神无力,龙须披散,到清期更是如此。

  在色彩的使用上明代装饰性强、庄重,明万历时流行著名的万历五色。清前期颜色深、暗、沉重,接近明代。乾隆时期流行玫瑰紫、绛色;嘉庆时流行香色、浅灰色和棕色;咸丰同治间流行蓝、驼、油绿和米色等;光绪宣统时,则用宝蓝、天青、库灰色等。

  款式也是年代鉴别的要素之一。例如袍衫的款式演变,清初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在清中后期又流行宽松式;清晚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式袍衫的款式又变紧身起来。总之年代的鉴别应综合多方面的内容考察才能断代。鉴别一件织绣的品种和年代,最终是要确定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在鉴别一件绣品的艺术价值时应从艺术性、品相、尺寸、珍罕程度等方面考虑。

  珍品厚积薄发非“一日之寒”

  织绣从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就有人专门收集。随着织绣的行情日趋火爆,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古玩商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像上海的华宝楼、东台路文物市场,经常可以看到荷包、绣片等织绣物品的出现。

  我国的织绣以年代、产地、制作工艺、产品品种等特色形成了名目繁多、品类丰富的藏品系列,已逐渐显现出较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因此,收藏织绣品,要注意选择对象,如果什么都收,则收不胜收。

  首先看年代。年代愈早、品相愈好的织绣品价值愈高。某一织绣品的早期代表作和兴盛期的经典之作,往往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战国的楚绣、汉代的吉语锦、唐代的联珠文锦、宋代的书画缂丝、明代的补子等,都是织绣品中收藏的极品。

  其二看品种。欣赏品的价格要高于实用品,服装要高于匹料。缂丝为织绣品中特别受青睐之物。服装中袍服胜于裙袄,龙袍等宫廷之物和官服又胜于民间服装。装饰品中补子最受欢迎,二十世纪上半叶起,在欧美已形成稳定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乾隆以前的一幅补子价格都在数千美元以上。配携品中又以香袋、荷包最惹人喜爱。一件小小的清代银链香袋,现在的价格也要数千元人民币。

  其三看珍稀程度。明清武官补子中品级低的海马、犀牛由于稀少,反而贵于狮虎。荷包品种极多,其中圆荷包、鸡心荷包和褡裢荷包颇多精巧可爱者,但由于传世数量大而不太珍贵,葫芦荷包因为较难寻觅反而身价较高。缂丝少于刺绣,故缂丝身价远高于刺绣。此外,名家如宋代的缂丝高手朱克柔、沈子蕃、吴熙等的作品,由于技艺精湛,存世稀少而弥足珍贵。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织绣 一寸缂丝一寸金-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