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

上一页
1/108页 共3213

面文“忍会计局”背文“银三十刄”钱考

时间:2019/5/2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宋康年/安徽望江


  近日,安徽省望江县收藏协会副会长姚定忠在该县长岭镇新桥村的一个农户家中发现了一件面文为“忍会计局”、背文为“银三十刄”(注:刄即两)、呈长方形的青铜器物。

  他因从未见过此类物品,不知是何物,只是感觉新奇,便把它收购回来了,想进行收藏和研究。

  为了将其弄个明白,第二天,他便邀约笔者去他家欣赏和探讨。当笔者一眼见到这件物品,也不甚了解,只是从面文“忍会计局”、背文“银三十刄”来看,笔者的脑子里潜意识地想到,这可能是一种带有货币性质的钱币。

  但其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钱币,又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钱币?笔者一时也还弄不太明白。

  笔者回到家后,这一悬而未决的疑问,一直萦回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经过反复查找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笔者认为这件物品可能系日本德川幕府(即江户幕府)时代铸行的一种地方货币。

  该币为铜质,呈长方形,高4.5、宽3.1、厚0.3厘米,正面有宽凸缘,中间竖行“忍会计局”四字,楷体,阳文,背面有宽凸缘,中间竖行“银三十刄”造型规范,包浆自然纯熟,整体光滑圆润,具有一种经过长期市场流通的痕迹,当属真品。

  为什么说它是属于日本江户幕府时代所铸行的钱币?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可以佐证。

  据初步考证,首先从钱质上分析,日本历史上有过金货、银货的形制及其演化过程,特别是德川幕府的金银货币体系的金银币形制,而且多具有椭圆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至幕府末明治初的货币,试铸币和地方铸币则更多地体现出日本钱币近乎长方形和椭圆形的钱型特征,如银货中的“天宝分银”“安政分银”和“明冶分银”等,铜质的“天宝通宝”“筑前通宝”等,所以说这枚长方形的“忍会计局、银三十刄”从形制上看,应属于比较典型的一种日本钱型。

  其次从背文“银三十刄”看,一个“银”字说明这枚钱应是在明治四年发行纸币“明治通宝”以前铸制的。其“刄”字则是日文特有的“两”字,许多日本银币上都用这个“刄”字,这也是一个佐证。

  第三,从面文“忍会计局”中的“会计局”三字看,日本江户幕府和明治维新初期(约1865—1872)发行的货帀并不少见,如幕府末明治初发行的“太政官会计局扎”“箱官会计局扎”中都能找到“会计局”的字样,说明“会计局”可能就是当时铸行钱币的机构。

  第四,从面文“忍”字来看,据史料,“忍”字应该是指“武藏忍藩”,即江户幕府末期武藏国的“忍藩”。

  另外还有两种说法,其一,“忍”是指日本人崇尚的“忍文化”。

  其二,“忍”是指日本当时藩地的名称,如“忍藩”。至于江户幕府,也叫“德川幕府”。

  根据日本历史记载,德川家康打败半臣秀赖一派后,在江户(今东京)建立起了政权,对内抑制藩侯,集大权于幕府,实行封建剥削制度,因而遭到人民的反抗,至1867年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还政于天皇(即明治),从此幕府制度终结。

  这枚面文“忍会计局”背文“银三十刄”日本钱币为何在望江县发现,笔者初步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在清代可能通过正当商业贸易往来而流入;二是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安庆、望江相继沦陷,日军在这里占踞了近6年之久,这枚钱是否是由这些士兵带来而流入的也未可知。

  总之,不管这枚钱币是在什么时间流入的,它的发现对进一步探讨日本近代货币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面文“忍会计局”背文“银三十刄”钱考-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