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老旧故纸 故事多多

时间:2020/9/2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王志会/辽宁锦州


图1 稿费收据

  这是一张62年前的稿费收据(图1)老旧故纸,但不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稿费单。那是文稿作者潘彩琴对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丈夫朱瑞深深的怀念之情感见证。

图2 《红旗飘飘》第五辑封面

  1957年5月,一种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不定期公开发行的文学读物《红旗飘飘》丛刊,亮相全国各地新华书店。这本以刊发描写革命领袖,缅怀革命先烈,回忆英雄人物,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讴歌英雄楷模为主题的大型读物,从一开始就受到众多青少年读者的欢迎,仅1至6辑的总发行量就高达213万册。在1957年第5辑(图2)的《红旗飘飘·革命先烈故事特辑》中,有一篇“深深的回忆·忆朱瑞”的文章,即是潘彩琴撰写的文稿。从稿费收据中看到,潘彩琴的回忆丈夫朱瑞的文稿为3700字,稿费51.80元,稿费邮发时间为1957年12月26日,在收款人一栏,有“潘彩琴章”红印一枚。

  朱瑞与潘彩琴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结识的生活伴侣,他们相识在山东。当时潘彩琴18岁,是山东分局青年干部党校的校员,朱瑞是山东分局书记兼党校校长。1942年9月的中秋节,朱瑞请山东分局几位老战友吃饭。一碟小虾,一碗红烧肉,一盆豆腐,几个人吃了顿便饭祝贺一下,朱瑞与潘彩琴算是结婚了。一年后,朱瑞受命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筹备中共“七大”会议,离开山东。1945年12月,当朱瑞与潘彩琴再次见面时,他们的女儿已经两岁了,此后,潘彩琴随丈夫朱瑞转战牡丹江、哈尔滨等地。1948年9月10日,朱瑞离开哈尔滨去吉林磐石烟筒山开会,潘彩琴带着两个女儿去车站送别,这是夫妻俩最后一次见面。1948年10月1日,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打响,时任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司令员的朱瑞,身先士卒,亲临战场前沿指挥三个炮兵团同时作战,为步兵进城,扫平道路。为了解炮兵射击的攻城效果,为攻打锦州积累经验,朱瑞前往城南突破口勘查,突遭敌侧机枪射击,在伸手拉另一战友时,不幸触响地雷当场牺牲。消息传到哈尔滨,潘彩琴悲痛欲绝,那年,潘彩琴24岁。新中国成立后,潘彩琴回到北京,独自带两个女儿生活,后来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治部干部科长,1984年按师级干部待遇离休。1994年因患肺癌去世,享年70岁。

  潘彩琴在《红旗飘飘》中的《深深的怀念》文稿,将我们带进了朱瑞一生的革命生涯。朱瑞早年参加革命,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考入中山大学。1925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克拉辛炮兵军官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特派员、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参加过长征,历经抗日战争,是文武双全的高级指挥官,在中国炮兵建设上称得上是炮兵的奠基人。自1945年以来,一直从事炮兵工作,任延安炮兵学校校长,东北野战军炮校校长,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尤其是在东北期间,亲自带领炮校学员、教官,到各地搜集日军和苏军遗弃的各种火炮、坦克,至辽沈战役前夕,我军在东北已有4700门型号不同的火炮,同时也培养出2000多名炮兵干部,这些武器装备、炮兵人才,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如今,朱瑞将军离开我们已七十余年,但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浴血捐躯的先烈,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在辽宁的锦州、义县,在江苏的宿迁,都有朱瑞将军的丰碑,每年清明时节,缅怀和怀念的人流往来不绝。那庄严肃穆的默哀里,饱蕴着对将军的敬仰之情,更有着祈祷朱瑞、潘彩琴两人天堂安好之新意。

  最后,还是以朱瑞的夫人潘彩琴撰写的《深深的怀念》之文章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朱瑞同志!人民炮兵比你生前更是大发展了,整个的人民解放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现代技术装备和良好军事素养的正规化、现代化部队了,他们正以高度的警惕保卫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的和平。你的仇已经报了,你的多年愿望已经实现了,炮兵将永远纪念你!祖国人民也将永远纪念你!朱瑞同志,请你安息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老旧故纸 故事多多-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