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千不存一!传世收藏之宣德炉

时间:2021/1/18 文章来源:腾讯网


宣德款铜熏炉 清代仿制故宫博物院藏

  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暹罗国进贡了一批“风磨铜”,宣德皇帝朱瞻基命工匠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反复提炼8至12次后铸造出了3000件香炉,这一批香炉被称为宣德炉。宣德炉被认为是明朝铜器的代表作,是明代技术与智慧的结晶。但经历多次历史浩劫,已千不存一。并且由于宣德炉缺乏实物、文献的佐证,明史中也不见记载,现今各大博物馆馆藏中也没有一件公认的真正的宣德炉。这3000件宣德炉的真实性尚有待商榷。现在大家所说的宣德炉通常是指流行在明清时期的铜香炉。

  宣德炉的诞生

  公元1428年,初登皇位仅三年的朱瞻基承袭先祖之荫,永宣盛世已初露锋芒,其时国泰民安,万朝来拜,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这一年,暹逻国进奉的3.9万金“风磨铜”触动了皇帝萌生改善郊坛、太庙及内廷之鼎彝陈设的想法。而在此前的几千年里,中国的鼎器多以青铜铸造,鲜有用铜料所制者。于是,朱瞻基工部和礼部,用此铜制作一批用于供奉的铜器。

  宣德皇帝

  在皇帝的授意下,两部官员翻查史籍记载、研究宫中所藏,最后选定出29种典雅样式,并由皇帝亲自审定了117种图谱,包括鼎、炉、鹤、鬲、簋等器物。最后,在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人的督办下,铸造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鼎彝。有记载称,其时所造宣德炉不过3000件。

  由皇帝亲自督促,并采用进口风磨铜铸造的宣德炉已然成为铜香炉制作的顶峰。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上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选料精,铸工精,“宣德炉”成为天下名器。

  明嘉靖著名书法大家、文史学家南京应天府通判祝允明叹宣德铜器:“当与商彝周鼎共宝、金玉同价,金玉恒有而宣铜彝器传世颇稀。”

  宣德五年,宣德炉制作完成。这批由域外精铜所制成,入藏皇家贵族的香炉,令当时的富商、官宦垂涎不已。于是,仿造之风盛行,仿制品络绎不绝。传言当时在宫廷中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走出皇宫召集原来的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牟利。随后,宣德炉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文人墨客的新宠。

  制作宣德炉之风绵延数百年,历代工匠制作香炉均以宣德炉为范本,并不以本年书款,却在炉底留下宣德年制的款识。于是,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上,便出现了各朝各代所制的宣德炉,这也使得宣德炉的鉴别困难重重 ,鉴别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清代仿制 故宫博物院藏

  严格来说,只有在宣德三年到五年,由宫廷采用进口风磨铜所制的3000件为真宣德炉,后世制品应当一律归为赝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观念的转变,后代假托宣德之名所作香炉,也同样具有相应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宣德炉,成为书款“宣德年制”铜香炉的总称,并可泛指和宣款炉形制相近,但不带款或带有其它款的铜炉。

  宣德炉的特点

  宣德炉造型多样,其造型有仿青铜器的鼎式、鬲式、簋式、罐式,也有仿宋瓷的筒式、冲耳乳足式、蚰耳式、鱼象狮耳式等,还有钵盂式、斗式、海棠式,款式多样。

  其色的名称也很多,比如藏经纸色、茄皮色、褐色、土古色、枣红色、猪肝色、琥珀色、栗壳色、棠梨等,明人项元汴在《宣炉博论》中写道:“其款式之大雅,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淡淡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是他物不可相比。”

  蚰耳圈足炉 “大明宣德年制”篆书款

  宣德炉铜质精良,表面光润细滑。明末清初冒襄在《宣德炉哥注》中记载:“宣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宣德炉不仅色质典雅,皮色丰富的特征,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特点。

  宣德炉由纯铜制造,造型古朴厚重,皮色漂亮,款识精细。明代的炉子口薄、底薄,但是压手,就是因为铜的精炼程度很高。普通的铜经过四炼即可呈现出珠光宝色,而宣炉所用的铜,最精者十二炼,最劣者也有六炼。炼的次数越多,杂质去得越多。 皮壳包浆可以作伪,但是铜胎换不了。

  宣德炉款识字体包括楷书、篆书、仿宋、隶书、上古书体,工艺分为铸、铸后修磨、刻等。款识分类有如下:

  1, 宣炉款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2,纪年款宣德年制、崇祯年制、正德年制、乾隆年制

  3,名称、姓氏款胡文明制、石叟、壬午年子俊制、朱三立印、许氏家藏

  4,斋堂款一善堂制、深柳书堂、月友琴居、袖云居、玩竹斋、乾清宫

  5,文、词款山高水长、晨兴半柱茗香、风光霁月并置

  6,其他款宣、宝、仁等单字款;双龙、太极、花等图形款 不同宣德炉的款式,用途不同,以示尊卑,在几百年的时间中这些宣炉逐渐散佚流失了,目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明清代的仿品。

  此外,对于炉底落款不同也有争论。其中,宣德期间炉的落款,宣德中的“德”字,心上有一横为真品,后来模仿的都去掉一横,是因避讳年号,怕触犯皇威。

  宣德炉在拍场

  在拍卖场上,宣德炉最初只是零星地出现于瓷杂板块,未成规模,更未被藏家认知、重视。直至2003年秋,中国嘉德推出“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21件王世襄旧藏的宣铜炉悉数成交,总成交额高达1179.2万元,这直接刺激了整个宣德炉收藏市场,藏家们开始关注宣德炉并逐渐入市。七年后的2010年秋,北京匡时征集其中20件再次推出“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场,一举创下总成交额9844.8万元的纪录,均价每件逾490万元,有三件更是突破千万元大关,而成为宣德炉拍卖的历史性事件。

  冲天耳三足炉 “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包浆浑稳,熠熠有光,炉有冲天耳一对,炉身下有三乳足。内底有二小钻坑,径约三毫米,深约二毫米。

  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直径12厘米,刻“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款,炉为三足,浑圆腹,冲天耳,器形古朴端庄。炉身铜质厚重,手感甚佳。通体满布金片,包浆色泽亮丽。铜炉同时具有崇祯年款、监制者名款,且制作如此精美者,以此件为最。1951年3月31日赵汝珍先生赠与王世襄先生。

  此后,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等相继开设铜炉专题或专场拍卖,如北京保利2013年春拍“千祥云集——屈氏珍藏明清铜炉”、2013年秋拍“喜乐云烟——明清铜炉”以及2014春拍开始设立的“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北京翰海征集“留香”“案上烟云”“烟缈集真”“炉香三昧”“繁华盛世”等一系列专场拍卖,宣铜炉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期,并成为拍卖板块中不可或缺的品类。市场热度对于铜炉文化的传播与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所谓市场带动学术,学术界对铜炉的深入研究,也反作用于市场,提高着它的市场价值。

  明正德 铜阿拉伯文炉瓶盒三事

  款识:“正德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在北京大羿2017年秋拍,“明正德阿拉伯文炉瓶盒三事”是当年度宣铜炉拍卖中最为瞩目的拍品,最终成交价为4370万元。此一组三器,炉、瓶、盒齐备,浮雕阿拉伯文,为正德年间官铸香具,形制、做工、皮壳协调统一,原装一套使用,枣红色皮,品相完美。阿拉伯文炉简称“阿文炉”,向为官铸炉中本朝款炉的代表。

  正德阿文香炉、香具,多为皇宫御用或赏赐功臣,世代家族传承。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传播交流普遍,明武宗朱厚照信奉起伊斯兰教,致使正德年间制作的铜香炉、景泰蓝、瓷器等工艺品多有伊斯兰文的出现,并有伊斯兰艺术中的花草纹、几何文及书写经文的设计,时代特征明显,历来为学者、藏家重视,是明清铜炉收藏系列中极其重要的品种。阿文炉在铜炉拍卖市场上一直热度不减,价值稳增。一般单只的精品阿文炉,拍出200万至300万元即为常态,炉、瓶、盒三事一套完整呈现者,可谓稀世珍品,可遇不可求,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由古及今,宣德炉的受众广泛,用途多样,可赏可玩,这也为宣德炉的收藏打下了广泛基础。王世襄曾漫话铜炉:“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造型和幽雅铜色,尤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这是经过长年炭墼烧爇,徐徐火养而成的。铜色也会在火养的过程中出现变化,越变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把玩摩挲宣铜炉是明清文人生活的一部分,从中得到心灵的享受和满足。

  当今收藏界,宣德炉和玉器、竹木牙角、紫砂、铜胎掐丝珐琅等工艺门类一样,已经成为独立的品种。藏家的收藏系统由注重玩味性演变为深入认知人文价值,铜炉文化也随之不断地被发掘、整理和传播。这是市场使然,也是铜炉文化史上几次高潮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千不存一!传世收藏之宣德炉-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