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香炉的最高水准:大明宣德炉

时间:2019/12/4 文章来源:低调的子明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手一挥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大明皇宫,也就是今天的故宫。所用一砖一瓦皆是精挑细选,北到长白山取木,南至云南采石,西至和田挖玉,无不代表着故宫的奢华。

  到了明宣时期,朱瞻基也遗传着朱元璋力求完美的基因。大明宣德三年,朱瞻基打算铸造一批香炉用于宫中摆设。遂下旨命内务府都办此事,并且要求全程自己参与其中。

  内务府要员先是按照皇宫珍藏的五大窑瓷器的器型,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文献设计出数百种香炉样式设计草图。到了皇帝审核时,最终通过不过十件左右。其先中的样式大多遵守中庸美学思想,一则器物稳重,二则简约却有装饰细节。

  进行到核算材料清单的时候,计算出若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把铜冶炼6次,但每冶炼1次铜就少一分,6次下来少了将近一半,按照朱瞻基规定3000件任务,需要的材料极大。

  但朱瞻基财大气粗,派人从西域进口了大量红铜。最终下令要在6次冶炼的基础上翻一倍,即12次。并且加入适当的金、银等贵重金属,以保证香炉能长久保存,且异于一般的香炉材质。

  最终内务府经过无数次的金属比例试验,冶炼火候控制,终于成功铸出了3000件极品宣德炉。并在底部打上楷书字体“大明宣德年制”字样。冶炼过程中靠着各种金属的比例少许不同,使得各件香炉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包括茄皮色、藏经色、褐色、土古色等。

  因其极其严格的工艺,使得大明宣德炉难以发生较大变化,即使埋于土里多年,只需要轻轻拭去,也如当时一般漂亮。因为当时只铸造过一批,所以后来的工艺也就失传了。因其艺术水准高,铸量少,皇帝亲自参加设计等原因,使得大明宣德炉的在历史上有着至高的地位。清代时,雍正、康熙、乾隆分别都以大明宣德炉为模型铸造过香炉,并以“大明宣德年制”为寄托款。民间更是多有效仿此举。

  因大明宣德炉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从民国至今有着非常多的仿品。底款为——大明宣德年制,故意做得锈迹斑斑的绝对假的,宣德炉因其独特的金属混合比例使得很难生出明显的锈迹;表面绝对光滑,泛着油光的属于人工做包浆,明朝留下的宣德炉也会留下一些细小的斑点,至少不可能出现全新的;手里拿着轻飘飘的,当然也是假的,12遍的冶炼工艺,使得铜炉本身的杂质很少,留下的多大是一些较重的金属。

  若是喜欢收藏香炉,建议收藏清三代的香炉。虽然不及那传说的大明宣德炉,但至少能够找着真的,而且艺术水准也不低,清三代的炉子也有着独特的地方。收藏东西的时候,人家要是说他的是大明宣德炉,就别信了,那东西太贵,有多贵呢,大概能换一栋楼吧。

  大明宣德三年毕竟还是铸造了3000件,到今天为何说没就没了呢。清朝占领了大明皇宫后,宣德炉本应该保管在其中,但后修建圆明园,搬入了大批宣德炉。而后就在八国联军侵华后遗失,所以正品的大明宣德炉时不时会出现在国外的大型拍卖场,而非国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香炉的最高水准:大明宣德炉-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