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收藏界的

  

  周道祥对于文物的爱好,源于儿时家庭的熏陶。他的父亲是解放前上海一家报社记者,收集了不少名人字画、陶瓷、古董。小道祥耳濡目染积累了许多文博知识。然而文革时父亲的经历和这些古董却给他家带来了灾难。在破四旧的风声正紧时,父亲让他把这些古物拿到街头当众销毁了。一张张名家字画化为缕缕青烟;一件件古陶瓷器变成堆堆碎片,周道祥欲哭无泪。他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我定要把这些毁掉的文明找回来,让它永留人间。从那时起,当一个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的梦就开始生根了。

  冒死搜寻练出神眼

  1970年,周道祥初中毕业被分配到一个集体小厂当锅炉工。他不会抽烟喝酒,也不爱扑克麻将,就爱看书和考古。建筑工地和秦淮河疏浚现场,常常看到他消瘦的身影。那时民工挖到陶罐、瓷瓶等,先看看里边有没有金银钱币。没有,举起铁镐就把它敲碎。周道祥往往要说好多好话,并递上香烟才能把它们保下来。渐渐地,民工也精了,你喜欢的我就要收钱,并且漫天开价。周道祥只好掏出本来不多的工资买下心爱之物。

  1985年秦淮河清淤工地上,他看到一个陶瓷件嵌在淤泥里,他冲过去捡抬。哪知淤泥外干内湿,一脚踏上就陷了进去,越挣扎陷得越深,眼看就要埋到胸口了,他血液上涌、青筋暴胀,眼珠干都快要突出来了,喊也喊不出声。恰巧一民工走过,赶紧递过一把铁锨像拔萝卜一样好不容易才把他拔了出来。淤泥吸力大,把他的外裤和新皮鞋都吸进去了,双手也被铁锨刮破,鲜血直流。听说是捡瓷片才弄得如此狼狈,民工都笑他呆。几个民工打来清水往他身上泼,泼了好久还余臭不散。周道祥此时还紧紧地捏着手上的宝贝--宋代影青瓷佛像残体,一块少见的陶瓷标本。

  又有一次,他在一个地下施工现场,远远望见上层中嵌了一片瓦当。他兴冲冲爬去捡取。但瓦当嵌在坑壁中段,他跳起来够,好不容易够着了,但土坑突然塌方,泥土和石块轰然砸下来,他还没有来及喊一声就被压在坑底。工地上机声隆隆,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周道祥被冻醒,他使出全身力气拨开压在身上的土,这时已是满大垦斗。他庆幸大难不死,更庆幸得到一块稀有的汉代兽面瓦当。

  1988年在夫子庙地下商场的施工现场,周道祥又经历了惊险的一幕。这次是机械化施工,挖土机一铲下去就是一吨土,铲臂一扬就装上卡车运走,周道祥这一天照例又去寻觅,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一只瓷塑残件。他趁大铲斗倒上的间隙跑过去,刚拿到瓷件,铲斗就转了过来,当操作手发现下面有人,已来不及停车了。大铲斗呼地一下从耳边划过,周道祥差一点被大铲斗劈为两截,幸好只是他的耳朵被刮掉一块肉。操作手吓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你是找死啊?!你找死还要害我……"周道祥忙过去赔不是,心里却乐滋滋的。他拾到的是一尊宋代湖田窑的观音菩萨头像。

  20年来,周道祥在各类工地上采集了4吨多陶瓷残片,家里的堂屋、过道、阳台几乎成了文搏仓库,办公室都堆放着"有来头"的古建筑构件和石雕。

  冒死的抢救,流血的搜寻,使他练出了识得千器的眼力。工地上远远一瞥就可以判定这里属哪个朝代的土层,这里的器物大约是什么年代的。残片看多了,根据它的窑口、釉色、款式、纹饰,一口便可报出它的成器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收藏品市场的开放,一些惟利是图者在文物造假、做旧上挖空心思,常使一些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伪造技术的高超使专家有时也会走眼,然而却难不倒周道祥。不少人慕名找到他,捧着古玩请他"掌眼"。几位跟他学古玩鉴定的人早已成了百万富翁,但他却甘守清贫。他说:"我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不是为了发财,我日食三餐,夜卧八尺,钱够用就行了。我的这些宝贝会在合适的时候全部捐献给国家。"  

宋代湖田窑观音头像

宋代影青瓷犬

  新的发现改写历史

  有一年,秦淮河又在枯水季节疏浚了。周道祥徘徊在水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