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26 20:20: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沈周《盆菊幽赏图卷》
明朝画家沈周的《盆菊幽赏图卷》,纸本设色,纵23.4厘米、横86厘米,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画的是江南秋景,河湖浩渺,右面水渚伸入湖中,坡岸上树木粗壮挺拔,枝繁叶茂,有一枝干斜伸向水面。水渚之上围有栅栏,一盆盆菊花环列周边,盛开怒放,五颜六色。靠岸边立一草亭,旁边一株垂柳枝条低垂,在微风吹拂下摇曳。亭中三位雅士围坐在一张方桌旁,饮酒赏菊,意态悠闲,一僮手捧酒壶,侍立一旁,随时为主人斟酒。左面隔水相望的水渚之上,五棵大树不见树梢,块块岩石分布得体,小草点缀其间嫣然生趣。整个画面布势疏朗,景物宜人,一派秋高气爽的意境。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明代中期杰出画家。沈周出身于书香门第、书画世家,早年多画小画,40岁以后才画大幅作品。中年画法严谨、用笔沉着,晚年笔墨豪放、气势雄强。主要风格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代画家黄公望、王蒙和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吸收南宋时期几位大师的笔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派,成为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盆菊幽赏图卷》画法谨细,笔墨精工,着色艳丽饱满,丰富而颇有质感,属沈氏中年细笔画风。沈周诗书画俱精,其书法师黄庭坚,且力求变化,用笔如同“锥画沙”,用笔粗简,率意而为,遒劲中更见雄厚,墨色酣畅淋漓,富于浓淡变化,苍劲而又秀润。他尤喜在画上题诗,几乎每画都题款或是自跋,将书法与绘画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更具文人书卷气。其题跋内容极为丰富,多为自作诗文。他将书法融入其画,强化了画面中用笔的力度,劲健而不失含蓄,每一笔画间都更有韵味,特别是晚年书画作品尤为精妙。在《盆菊幽赏图卷》画后作者行书五言律诗一首:“盆菊几时开,须凭造化催。调元人在座,对景酒盈杯。渗水劳童灌,含英遣客猜。西风肃霜信,先觉有香来。长洲沈周次韵并图。”后有明人侣钟、张升及傅瀚三人和韵诗题。三人皆进士出身,关心民情,敢于直谏,政声卓著,众人题跋皆以秋菊自况,主题鲜明。明末清初,此画先后被朱之赤、安岐收藏,乾隆时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隆皇帝很喜欢此图,时常赏之,爱不释手,喜好题诗的乾隆帝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步卷中沈周自题诗原韵题诗一首:“图中生面开,秋意镇相催。篱下香盈把,霜前酒当杯。画诗皆可入,蜂蝶岂容猜。展卷清吟处,重阳得得来。”
沈周家境富裕,生活无忧,加之家庭的熏陶,他无意科举应试、走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而是自娱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之中。为了远离喧闹的城市,他在苏州城外一个低洼之地建了一处庭院,取名“有竹居”,“去湖三里近,种竹万竿余。径转通幽处,朋来问索居。”这里成了他安静读书、吟诗作画、与友人交流艺术的好地方。他涉猎广泛,不仅醉心诗文书画,熟谙儒家经典,而且还旁涉道释老庄,把玩古董,擅长收藏,学识渊博。他交游甚广,有时与朋友雅聚,优游林泉,或对饮赏景,抚琴赋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自在,所以他的山水画多描写的是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以文人的琴、棋、书、画、品茗、清谈、晏坐等生活雅事为题材,表现当时文人生活的悠闲意趣。《盆菊幽赏图卷》表现的就是文人雅士闲暇时光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其中不乏自己的身影。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