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3 15:52:08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吴作人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事业开拓前行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人。本次秋拍中国嘉德推出其早期以盔甲为题材的罕见力作《静物》震撼亮相。
吴作人先生早期流通静物画作甚少,而以盔甲入画的作品,目前所见仅两幅。《静物》作为艺术家留比期间大尺幅油画,今次得以流传,吉光片羽,实属难得。《静物》中可以初见吴作人先生对西方油画的探索以及对个人风格的把握,是理解艺术家油画艺术语言的进化,及其自觉的文化立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坐标,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
吴作人(1908–1997)
静物
1933 年
布面 油画
77×66 cm
展出
“刘开渠、吕斯百、吴作人三人联展”,1936年,中国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南京
来源
艺术家黄显之旧藏
香港佳士得,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2005年5月29日,Lot 257
RMB: 7,000,000–8,000,000
1930年,吴作人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西蒙教授油画工作室,同年10月转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师从比利时著名印象派画家阿尔弗雷德·巴斯蒂昂(Alfred Bastien),并在1931年学院暑期全院油画大会考中以《男人体》拔得头筹,获金质奖章和桂冠生荣誉。
1934年吴作人与巴斯天教授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
《静物》 曾参加1936年南京中央大学举办的“吴作人、吕斯百、刘开渠西画雕塑合展”,与展览中另幅油画《甲胄》(现藏于吴作人基金会)所绘物象相似,布景相同,绘画语言及风格亦如出一辙。吴作人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与画家黄显之交好,此作为黄显之旧藏,见证了吴黄二人危难之时一段尤为珍贵的友情,后虽历经波折,终被艰辛保存,得以再现于世,诚幸事也。
1936年摄于南京玄武湖畔,右起为张安治、宗白华、吕斯百、吴作人
吴作人早期的静物画创作并不多见,而以盔甲入画的作品,目前所见仅两幅,这使得本幅《静物》更为珍贵。《静物》在主题与风格上,揭示了老师巴斯蒂昂对吴作人的重要影响。巴斯蒂昂曾自愿加入比利时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作了许多反映战争题材的半景画和全景画,而吴氏彼时以盔甲入画,极有可能是受巴斯蒂昂影响。此外,巴斯蒂昂虽为比利时学院派写实画家,但也在色彩方面积极吸收了印象主义的诸多优点,形成了造型扎实,形象清晰的艺术风格。吴作人的《盔甲》显然通过巴斯蒂昂继承了弗拉芒画派(Flemish School)的写实传统,并汲取了通过笔触塑造光影效果的印象主义手法,同时通过个性化的处理,力图让画面克服北欧静物画因追求精细而丧失生气的局限性,使其摆脱物象的束缚,进而形成了造型整体坚实,色彩浓郁沉着,用笔洒脱的风格,生动刻画出了铁甲的质感。正如巴斯蒂昂对吴作人所评价的那样,“你既不是弗拉芒画派,又不是中国传统,你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
吴作人 《甲胄》1934年 布面油画
61×53.5 cm 吴作人基金会藏
《静物》对于认识和理解吴作人的艺术生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首先,吴作人留欧时期所接收的欧洲学院派写实训练,奠定了其往后艺术发展的基础;正如艾中信指出,“吴作人的油画造诣,得益于静物画的地方很多。他很喜欢画迎春、芍药、月季等花卉,取其清新、秀丽,富于生气。他也喜欢画各种质地的器皿、甲胄,探索无机物质的生命,术如点石成金,多画静物对磨练油画语言也是有效途径。”此外,吴作人在回国后对写实主义油画语言本土化、民族化的探索,及其后来油画艺术中的抒情风格,亦可在《静物》一画中初见端倪,即在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吴作人的艺术个性和文化立场使其并不盲从于西方油画语言,而是不断地依据自我所处的现实情境不断地对其加以调整和改造,以形成兼具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的艺术风貌。因此,《静物》实际上为理解吴作人油画艺术语言的进化,及其自觉的文化立场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坐标。
吴作人 《静物》局部图
中国嘉德2021秋季拍卖会
预展
11月14日—17日
嘉德艺术中心、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11月18日—23日
嘉德艺术中心
王府井大街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