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集藏信息> 正文

佛陀微笑的魅力

时间:2021/9/13 10:32:07  来源:佛像雕塑艺术


  佛的微笑,蕴含着慈悲与智慧;诸佛菩萨的雕像,则在古意中传唱着这深刻而神秘的韵致。这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富有深意而得端详的古意笑容,最后成为整个亚洲地区佛像艺术的基调。

佛像 北魏 巩县第1窟中心柱北龛

  云冈石窟寺的古佛,柬埔寨吴哥窟的「高棉的微笑」等,矗立人间千余年,那带着古意的笑颜,彷佛照破黑暗的明珠,抚慰了众生孤寂的心灵。千百年来无数的佛门艺匠将佛菩萨的微笑刻画得入木三分,试图将佛的微笑妙意传达给世人。

  然而佛的微笑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佛的笑容与我们一般人的笑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试着从经典和佛教艺术的角度,邀您一起来体会佛陀的微笑妙意。

佛坐像 北魏 云冈 高13.7公尺

从佛经典故看佛的微笑

  《般若经》中一句佛陀「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提供了领悟佛陀微笑妙意的切入点。以天眼观看世间的佛陀为什么举身微笑?佛陀看见了什么?微笑的理由又是什么?《大智度论》中这么说着:佛陀以天眼看见众生一心追求安乐,却反而得到更多苦恼,而众生之所以有这么多苦恼,都是因为执着于「我相」。佛陀还看见害怕苦、逃避苦的众生,因为不了解痛苦形成的原因,反而做出更多让自己更忧悲苦恼的事,就像一心想要寻找好路的盲人,盲闯瞎撞之后却反而掉进更深的坑洞里。


佛坐像  西魏  高163.5公分

麦积山石窟  第44窟 彩塑

  以慈眼凝视众生的佛陀,看见这一切的现象,脸上不觉泛起慈悲与宽容的笑容。这不是轻视、取笑的笑,而是有如慈母般慈爱众生的温暖笑容。

  《大智度论》中又说佛陀「因大因缘故一切身笑」,所谓的大因缘指的是佛陀即将宣说的《大般若经》。佛陀以慈眼凝视众生,看见众生的种种现象,不仅没有丝毫担心,反而因为看见未来的希望而感到高兴。佛陀看见佛法的种子即将在众生的世界里播下,也看见众生将因听闻佛陀所开示的生灭法、因缘法而得解脱。众生刚强的心虽然未必能立刻接收佛陀的教诲,但在佛陀以光明调柔之后,最后终能得到智慧。以慈眼凝视众生的佛陀,看见众生未来的觉悟,因而展露笑容。

佛坐像 北魏彩塑  高92公分

敦煌石窟 第259窟

为「难事」而笑的佛



  《大智度论》中也提到「众生笑」的各种因缘,有人因欢喜而笑,有人因生气而笑,而佛陀微笑的理由却与众生大相径庭。佛陀因「种种希有难事故,举身微笑。」所谓的「难事」,一是困难、二是难得。亦即佛陀因为成就了世上最困难也最难得的一件事而笑,这件难事便是「度化众生」。

佛坐像  北齐  响堂山石窟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这件对一般人而言的困难事,对证得圆通无碍的佛陀而言,自然不是难事,只是众生无明愚痴,难以体悟佛说的「诸法相不生不灭,真空无字无名无言无说」的道理,因此才成为佛陀度众的「高难度任务」。它的困难度,就像「背着干草跳过大火,却不使身上的任何一片叶子着火」那么难。一般人面对这么高难度的事,总免不了担心忧愁,但佛陀却依然微笑自若。这份笑容,正诉说着佛陀不畏艰难的意志与穿透无明的智慧,更展现了佛陀救度众生的慈悲心。难与不难的分别在众生的心理,而不在佛的眼里。佛的眼里,难与不难都值得欢喜。千百年来,诸佛菩萨就是以这样的慈眼笑容,凝望着众生。

大卢舍那佛  唐代  高17.1公尺
河南  龙门石窟

从佛像艺术看佛的微笑

  从佛教艺术史的面向看佛菩萨的笑容,则可以看到另一种风貌与意义。

  佛像大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以人的样貌出现,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是位于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现在的巴基斯坦)。这个地区自从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后,文化与艺术都陆续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因此此地兴起的佛教艺术,也都流露着一股希腊风。从现在还遗留的犍陀罗佛像中可以发现,波浪状的卷发、厚重的衣服折纹、乃至酷似西方人的脸型,都是受到希腊影响的重要特征。而其中最具有希腊风味的表现,,正是佛像脸上那一抹被艺术史家称为「古意的微笑(Archaic Smile)」的浅浅笑容。

佛坐像  犍陀罗  2-3世纪  片岩

高75公分 巴基斯坦

  「古意的微笑」是一种纯真质朴的笑容,在距今两千六百年前、现今少量残存的古希腊雕像上,已经可以看见这种微笑的存在。这笑容,是古希腊的雕塑艺术遗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也是重视现世欢愉的古希腊人在脱离埃及艺术的影响后,为了展现人性风味,特别强调的一种表达方式。犍陀罗佛教艺术初兴之时,流行于希腊雕像的「古意的微笑」为佛教徒所「借用」,自然而然地融入于佛像的创作中,并且在一世纪至六世纪间陆续影响南亚、中亚及东亚各民族的佛像创作。然而同样是「古意的微笑」,希腊雕像与佛像各自的内涵又有什么差异呢?


弥勒菩萨像  犍陀罗 2-4世纪 片岩
104公分 美国旧金山亚洲博物馆藏

  希腊人的微笑,除了表现「人性」外,更有肯定人生,展示胜利的意涵。如天神宙斯、太阳神阿波罗、半人半神的力士赫拉克鲁克等神话角色,都可以看见这种带着胜利者优越感的微笑。而犍陀罗佛像虽然在技法上运用了希腊雕塑的手法,其中的微笑蕴含的意韵却截然不同。

佛头像 犍陀罗 4-5世纪 高29.2公分
灰泥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佛像上的微笑传达的是一种深层的领悟与内化的修为;一抹淡淡的微笑,婉转投射出佛陀的慈悲与智慧。这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富有深意而值得端详的古意笑容,最后成为整个亚洲地区佛像艺术的基调。从印度到中国、日本到韩国、西藏到蒙古,乃至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只要有佛教存在的地方,就可以看见佛菩萨古意的微笑。吴哥窟「高棉的微笑」、云冈石窟的大佛,乃至韩国百济古国的思惟菩萨等等,都是「古意的微笑」最佳代言人。他们的微笑,传诵着诸佛菩萨千古不变的慈悲与智慧。

亚洲精彩佛陀微笑圖像欣賞:

佛坐像 秣菟罗一世纪下半叶 砂岩
高69公分     印度秣菟罗博物馆藏

释迦牟尼佛坐像 5世纪 高185公分

石雕  鹿野苑圣地出土典藏

佛立像 金铜 約11世紀   高950公分
缅甸蒲甘時期   阿南达佛塔寺

佛坐像 约九世纪 金铜 高33.5公分
斯里兰卡  阿努拉德普勒博物馆藏

阿恰那佛坐像  十三世纪  灰泥
泰国素可泰(1238~1438)西昌寺

毗卢遮那佛像  约九世纪末  青铜
高19.3公分  印度尼西亚爪哇出土
美国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龙王护佛像  约12世纪  高73公分
金铜 美国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藏

佛坐像 李朝龙瑞太平四平(1057)
大理石  高181公分  越南佛迹寺

释迦牟尼佛像 铜贴金 1818年
寮国永珍  施沙格庙供奉

思惟菩萨半跏像  北齐  白石
高33公分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半跏思惟像  七世纪前半  木造
高84.2公分 日本京都广隆寺

半跏思惟像 金铜 百济 高93.5公分
七世纪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佛坐像  统一新罗时代(八世纪)
高326公分  庆尚北道月城石窟庵

佛三尊造像 东魏 贴金彩绘 石雕
高120.5公分  青州龙兴寺出土

佛坐像 北齐 大理石 高166.7公分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涅盘大佛  敦煌中唐 身长15.8公尺

高棉的微笑  约12世纪  石雕

(文/徐慧娟,人生杂志304期,来源网络文章,鹿野苑配图)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