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博物馆与公众“双向奔赴”

时间:2024/6/8 16:07: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湖北省博物馆,聆听曾侯乙编钟发出的盛世之音;在荆州博物馆,感受战国彩绘漆木虎座凤架鼓的独特之美;在襄阳市博物馆,看“中华第一青铜马”的雄姿……行走于荆楚大地,通过游览一座座博物馆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近距离触摸跌宕多姿的历史、流光溢彩的文化。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湖北省各级博物馆接待观众4600多万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旅游新时尚。

   眼下,专题展览“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正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观众可以通过品读这些由“喜”摘抄、记录的竹简,以及书写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最早家书”,梦回那段历史的风起云涌。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大量秦简,内容涉及秦朝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引发海内外关注和研究热潮。展览“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策展人、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要二峰介绍,睡虎地秦墓简牍是我国近代以来首次发现的秦简牍,竹简的大部分内容是秦的法律和文书,木牍内容则多是出征士兵写给家人的信,这些为研究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历史提供了前所未见的丰富材料。

   除了这些惊世秦简,陈列于展厅最醒目位置的“喜”的3D复原头像,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喜”是睡虎地11号墓的主人,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秦代基层法律工作者。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联合对“喜”的骨骼进行综合研究,并于今年3月以高科技手段复原了“喜”的头像。

   “不仅通过文物‘触摸’了历史,更感受到文化与科技融合带来的魅力。”游客张晓华说,逛博物馆、打卡展览已经成为其生活方式。

   去年,湖北省各级博物馆全年共举办展览1200多个。不仅如此,从文博到文艺,各级博物馆不断拓展服务方式和内容,让历史变得“有声有色”。

   “九河不治,洪水泛滥;禽兽繁殖,五谷不登;鲧治洪水,九年无功;禹承父志,治水建功……”武汉晴川阁大禹文化博物馆联合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实景木偶剧《大禹晴川情》在晴川阁驻场演出,用木偶戏演绎4000年前的传说。导演王镭介绍,《大禹晴川情》分“云梦大泽”“斩妖除怪”“疏江导汉”“晴川庆典”4个篇章,故事情节涵盖“灵龟镇怪化龟山”“大禹种下殿前柏”“大禹治水收赑屃”“总督寻宝镇水怪”等传说,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突破,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韵味。

   此外,武汉革命博物馆相继推出“武汉1927”系列沉浸式实景剧《历史的回望》《最后的团聚》《庄严的宣誓》。“这些沉浸式实景剧场场爆满,深受观众喜爱。”武汉革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何让“到博物馆去”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湖北省各级博物馆不断创新社教活动,去年共开展活动2万多场。

   荆州博物馆举行的志愿者讲解员选拔活动,受到学生群体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为了备赛,不少学生到荆州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讲解员也将“展厅”变成了“教室”,教授文物知识、进行讲解示范,帮助学生更好进入“小讲解员”的角色,成为荆楚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尝试将文物的深度、历史的厚度,转化为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的连接度。”荆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基于此原则,博物馆创新开设“相约楚风”少儿楚文化体验班,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连接,让孩子们亲身参与陶笛、编钟演奏,近距离感受2000多年前的金石之声;尝试古法制冰、制作文物糖果,在学与做中感受荆楚文化的厚重。

   荆州博物馆还以“荆州博物馆文物里的‘凤’”“虎座凤鸟悬鼓中的‘神兽’”等为主题开展荆楚文化讲座,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该馆宣教部主任陈冬冬表示,荆州博物馆将打造更多宣教品牌项目,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为真正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湖北省去年出台了《关于推进湖北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湖北省博物馆总数达到260家;支持全省博物馆提升展陈质量;打造一批品牌教育项目;将博物馆融入湖北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之中。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